以绿色谋发展 以低碳赢未来

   日期:2021-05-25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浏览:7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评论员  钢铁业是什么颜色?如果在几年前,大众的答案毫无疑问是“黑色”。而现在,在绿色发展战场上奋斗多年的钢铁业
  本报评论员
  钢铁业是什么颜色?如果在几年前,大众的答案毫无疑问是“黑色”。而现在,在绿色发展战场上奋斗多年的钢铁业已然换了颜色。
  一座座绿色工厂、一个个绿色项目、一批批绿色产品、一项项绿色技术、一再刷新的绿色指标,都在诉说着中国钢铁从“傻大黑粗”到“绿色钢铁”的筚路蓝缕、辉煌硕果。这是中国钢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坚持新发展理念,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决心、不折不扣的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亮丽的绿色成绩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钢铁着眼大局,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绿色发展成果的检验标准,牺牲经济效益换环保,不少钢企投入数十亿元高标准治污,不遗余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甚至有钢企退城搬迁,才有了现在的10余家钢企率先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监测,一大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产品,以及3A、4A级景区的涌现。
  绿色发展成绩斐然,但我们也深知,面对“低碳”这一新发展阶段更明确的时代使命、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依然重如泰山。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中国钢铁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的大户,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也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们须以“功成必在中国钢铁,功成必有中国钢铁”的格局与担当,以团结、奋进、担当、有作为的钢铁精神,责无旁贷地走在时代前列,为钢铁工业发展拼出一个低碳的未来。
  以低碳赢未来,需要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下好“慢”功夫。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做出减碳承诺,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再到《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发布、《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正在编制,等等,无一不在督促着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抓紧行动、主动作为,并在行动中做好慢工细活,通过深入研究未来钢铁工业的演进之路,尽快摸清碳家底,查漏洞、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自身发展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
  以低碳赢未来,需要我们开展协同创新、引领技术革命,打造“新”动能。钢铁工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说到底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赛跑。目前,中国宝武、河钢、包钢等企业相继发布各自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均不约而同提到了减碳工艺技术能力。可见,钢铁行业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能源结构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也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创新。我们要让创新贯穿企业的全流程、全工序,并形成企业理念和生产经营习惯,以创新为减碳提供不竭动能。
  以低碳赢未来,需要我们展国际担当、塑国际形象,突出“真”作为。前段时间自蒙古国而来的沙尘暴又一次证明,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从早期踊跃参与CDM(清洁发展机制)机制到积极试水碳排放交易,从对非高炉炼铁的自主研发到氢冶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钢铁行业是较早意识到并主动承担碳减排责任的工业行业。目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是服务于《巴黎协定》的目标——世界各国要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摄氏度内。我国是世界公民,中国钢铁业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行业之一,我们有责任凝聚全行业智慧和力量,携手世界钢铁同行,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强化深度合作、共谋互利共赢。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中国钢铁应“好风凭借力”,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以绿色谋发展,以低碳赢未来,做好减碳这一时代必答题。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