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6日,宝钢股份武钢有限亚临界燃气锅炉发电项目2号机组进入了钢架吊装阶段,为在国庆节前夕实现2台机组并网发电展开了冲刺行动。施工现场一辆辆运输汽车昼夜穿梭,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赶进度。
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者是一位20多岁的帅小伙,他是该公司能环部项目组的季强。他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每天穿梭在施工现场,从工程打桩开始就在各个环节严把安全关。由于现场施工涉及多单位、多工种、多专业、多地带的交叉作业,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在施工现场,每天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预防措施、紧急预案,他一处也不放过。用他的话说,现场的吊装系统和打桩系统危险性最大,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普通话都不标准,稍微不谨就容易造成事故。
负责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现场负责人是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他叫姜松庭,是该公司能环部项目组的现场负责人之一。他家住60多公里外的武汉市江夏区,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总是提前30分钟到达现场,从不延误。为对施工现场各个系统的质量把关,每一个水泥浇柱,他都要亲自检查钢筋的铺浇密度。在24小时不停工的条件下,他紧紧盯住人员、车辆、材料、基建和设备安装等环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验收。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实现了开工后近5个月来多工种交叉作业的零返工目标。在管理方和施工方24小时连续施工的艰苦努力下,该项目已进入锅炉主体安装阶段,1号机组正在进行汽包安装,2号机组正在组织钢架吊装,比原计划提前了近20天。
据悉,该项目是根据循环经济要求进行建设的环境友好型发电项目。该项目采用最新的亚临界参数低热值燃气发电技术,替代现有的低参数燃气热电站。在同等条件下,该项目年发电量将比过去增加5.8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万吨,烟气排放优于国家和地方超低排放标准要求,成为武钢有限低碳发展的新引擎。
远远看去,施工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20多辆3米多高的大卡车来回穿梭;深黄色的100多米高的吊装机器俯视钢厂,“吞吐”着各种建筑材料。今年下半年,施工现场将成为一片集现代化、节能、环保、创效于一体的大型工业园区。整个园区将广泛采用可靠、实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智能燃烧、可视化穿戴巡检、管控一体化与手机APP实时监控等功能,为武钢有限推进绿色、智慧、低碳发展书写精彩的一笔。 (邹汉平)
《中国冶金报》(2021年5月13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