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三彩
“长远来看,钢铁工业作为原料性工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因而它的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工作非常重要。”
“银行支持企业的时候,不仅要看财务表现、资产规模,还要看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软实力。”
10月30日,在京举办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改、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上,相关部委领导、钢铁精英、节能减排专家、金融人士齐聚一堂,跨界交流。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产业链共建、共享,推动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成绩斐然 使命驱动
抗疫交出完美答卷,绿色发展亦是成绩斐然。钢铁行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发挥中坚力量,让绿色循环低碳成为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3个月的时间内2次到钢铁企业调研,体现了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表示。
作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钢铁系统性强、产业链长,同时是能源消费大户,因而成为开展超低排放、节能技术改造的重要领域。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评价道,近年来,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为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做出了重大贡献。
姜维用一组“硬核”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截至9月底,全国约228家钢铁企业、6.1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有82家钢铁企业,约3.3亿吨产能基本完成改造。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项目处处长佟彦超指出,截至10月底,首钢的3家钢铁企业约3400万吨粗钢产能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建设工作;还有96家企业正在开展评估监测工作,预计还有2个月的时间,山钢日照钢铁、济南钢铁等企业将陆续完成评估监测工作。
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环保处处长蒋靖浩看来,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仅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需要,还是改造大气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需要。同时,对钢铁行业自身而言,能够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为企业改造、执法检查提供参考;能够倒逼工艺结构的调整,实现源头减排;形成激励机制,帮助环保企业发展壮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罗晓丽指出,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9.96亿吨,全年能耗超过6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较高,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依然较大。站在整个工业的角度,工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2019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达31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的比例超过60%。
“加强节能减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对钢铁行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罗晓丽指出,全面推进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划重点 谋大局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大目标。在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环保金融联盟理事长房庆看来,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对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挑战不可忽视。针对当前的环保现状,蒋靖浩指出,中国钢铁企业的环保指标持续向好。重点钢铁企业由于排放标准严格、环保设施先进,污染排放控制得较好,但是各企业水平依然参差不齐。与国外对比,我国钢铁行业的环保水平与其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排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佟彦超指出:“目前,有些钢铁企业仍然在无组织排放的治理、清洁运输、监测监控等方面有很多薄弱点,不能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甚至有部分企业在评估监测时弄虚作假。”
佟彦超强调,钢铁企业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就要“四真”(企业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同行业普遍反应投入低,改造技术不成熟、不过关,甚至在评估监测过程中触碰法律底线的企业,予以公布并纳入黑名单;而对那些真正达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钢铁企业,将给予货真价实的好处。
据了解,对于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可享受环保专用设备的优质税和财政补贴;对改造完成的企业实行差别化水电价。另外,生态环境部与商务部正在沟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或可享受出口退税。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研究结果,工业能效提升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直接投资可再生能源效益还要高,因此,银行要支持传统行业,应像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一样,支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等工作。”他表示,银行将加大对钢铁行业产业重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基于对国家低碳发展政策新趋势的判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预测:“未来将侧重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和增加有效金融服务支撑。‘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市场空间仍会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下个五年规划的到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中国钢铁工业打造成最具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姜维说。
《中国冶金报》(2020年11月05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