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之一,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钢铁行业能耗高、污染重的特点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部分中小型钢铁企业片面追求企业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限制了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钢铁企业“优汰劣胜”的局面。为促使钢铁行业绿色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梳理与分析,评估钢铁行业污染现状,判断钢铁行业资源环境压力。根据针对资源环境压力而制定的行业政策目标,识别出四类主要钢铁行业政策,即投资政策、布局政策、结构规模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定性评价现有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从产能过剩、布局结构不合理和污染物排放超标等三个方面分析导致钢铁行业环境风险的政策原因。基于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法和技术单元法以及技术选择的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这些钢铁行业政策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做出风险预警。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前向和后向关联指数较高,与其他行业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复杂,产值变动对其他行业影响作用较大,产能控制政策对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作用较强。在钢铁生产的两种工艺上,分析得出转炉炼钢单位产品的铁矿石消耗、水耗、能耗比电炉炼钢分别高出59%、45%和35%,CO2、SO2、NOx排放量分别高出41%、4%和6%。总体上电炉工艺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要低于其节能效果,与工艺相关的投资和结构政策的减排效果不明显。在不同钢铁冶炼技术的选择上,通过帕累托优化分层法可判断出,在污染物排放水平相同时,存在能耗、水耗都相对较低的技术选择,因此通过环保政策推动选择合理的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技术组合,对生态环境尤为重要。论文最后对钢铁行业政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作 者:
- 刘禧昆
- 学科专业: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北京化工大学
- 导师姓名:
- 海热提
- 学位年度:
- 2018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