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化学组成是进入水滴的大气颗粒物和可溶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受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各组分的测定是探讨污染物来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能够反映大气环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内蒙古中部地区乌兰察布地处京津冀和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区位优越,但经济欠发达,有关该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选择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包头、忻州、吕梁、天津与乌兰察布作对比研究区,对5个具有不同大气质量状况的区域进行了布点监测,从2014年6月到2014年9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乌兰察布采集时间为期一年,从2014年6月到2015年9月,监测项目包括电导率,pH值,阴离子(SO42-、NO3-、Cl-),阳离子(Ca2+、Mg2+、Na+、K+)以及重金属元素(Al、Cu、Mn、Ni、Zn、Fe、Cd、Pb),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CP-OES、ICP-MS等方法测定。通过pH值和电导率初步判断酸雨发生情况和污染水平,将研究区与国内外不同区域典型地区的降水离子成分作对比,利用海盐分析法和气团后向模拟轨迹判断其污染物来源。其次将研究区降水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国家地表水标准值和国内外地区的含量作对比,利用富集因子法对元素来源作了初步判断。为此得到以下结论:
(1)乌兰察布部分降水的pH值小于5.6,但平均值为6.31,整体上不属于酸雨,电导率平均值为64μS·cm-1,小于本次采样点包头、吕梁、忻州、天津,说明乌兰察布大气污染不及其他4个地区严重。
(2)降水离子浓度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Ca2+、SO42-、Ma+、Cl-、NO3-、Mg2+、K+,SO42-和Ca2+是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别为3.3~1125μeq/L和13.4~3825μeq/L,离子浓度呈现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特征,各离子间相关性显著,土壤沙尘和冬季燃煤对乌兰察布大气影响最明显,降水前气团大多数来自其西北方向(西伯利亚、蒙古国、西北沙漠地区或欧洲大陆)和西南方向(陕西、阿拉善、鄂尔多斯等)。
(3)重金属元素Fe、Al、Mn、Zn、Cu、Pb、Ni、Cd含量均远远小于国家地表水标准值,在整体上,对地表水而言不是一个污染因素。各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不一致,且在固体—水之间的迁移过程中受到了pH的影响。富集因子结果表明,Mn和Cu、Zn、Pb、Cd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可能来自生活用品腐蚀、机动车排放、居民取暖燃煤以及工业废气排放(钢铁冶炼和矿物开采等),除Ni和Fe外。
- 作 者:
- 王志如
- 学科专业:
- 环境科学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天津师范大学
- 导师姓名:
- 朱兆洲
- 学位年度:
- 2016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