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粒子掺杂n型方钴矿基材料的制备和热电性能

日期:2013-11-29     浏览:1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方钴矿热电材料在200-500℃中温区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被认为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等的关键材料。本论文以(Ba,In)双填充方钴矿材料为对象,通过掺杂磁性纳米颗粒,制备磁性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研究了磁性粒子掺杂对方钴矿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磁化处理对复合材料电热输运性能的影响规律。
   采用熔融急冷-扩散退火-化学镀水热处理-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Ni纳米粒子掺杂、名义组成为xNi/Ba0.3In0.3Co4Sb12(0≤x≤0.12%,△x=0.03%)的Ba0.3In0.3Co4Sb12基磁性纳米复合热电材料,并重点研究了Ni纳米粒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电热输运性能的影响。XRD和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化学镀水热处理前后的所有样品均由单相方钴矿组成,未出现CoSb2、InSb等杂质相,指示(Ba,In)填充方钴矿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热输运性能研究表明,优化Ni纳米粒子掺杂量可在保持较高Seebeck系数条件下显著提高电导率和功率因子,Ni纳米粒子产生的增强声子散射作用可有效降低晶格热导率,Ni纳米粒子掺杂具有协同调控电热输运的作用。Ni纳米粒子掺杂量为x=0.09%的样品850K时ZT值达到1.34,与磁化前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16相比,提高了15.7%;磁化后该样品850K时达到1.39,与磁化后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33相比,增加了4.0%。
   采用熔融急冷-扩散退火-超声分散处理-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Fe纳米粒子掺杂、名义组成为xFe/Ba0.3In0.3Co4Sb12(0≤x≤0.4%)的Ba0.3In0.3Co4Sb12基磁性纳米复合热电材料,并重点研究了Fe纳米粒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电热输运性能的影响。所有SPS烧结样品均由主晶相方钴矿相组成,但随着Fe掺量增加,杂质相CoSb2、 FeSb2逐渐增多。所有样品的晶粒大小集中在2~5μm之间。由于第二相影响,Fe掺杂样品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均降低。样品ZT值随x值增大先增大后降低,x=O.05%Fe掺杂样品同时具有高功率因子和低热导率,ZT值最大,850 K时达到1.30,与磁化前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21相比,提高了7.4%;磁化后该样品850 K时达到1.36,与磁化后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26相比,增加了7.9%。
   采用熔融急冷-扩散退火-球磨及超声分散处理-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BaFe12O19纳米粒子掺杂、名义组成为xBaFe12O19/Ba0.3In0.3Co4Sb12(0≤x≤0.4%,△x=0.1%)的Ba0.3In0.3Co45b12基磁性纳米复合热电材料,并重点研究了BaFe12O19纳米粒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电热输运性能的影响。所有SPS烧结样品均由主相方钴矿组成,晶粒大小集中在2~4μm之间;BaFe12O19纳米粒子掺杂样品的电导率降低,Seebeck系数增大,总热导率降低。磁化前,x=0.3% BaFe12O19掺杂样品同时具有高的功率因子和较低的热导率,ZT值最大,850 K时达到1.41,与磁化前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28相比,提高了10.4%;磁化后该样品850 K时ZT值仅为1.18,与磁化后纯Ba0.3In0.3Co4Sb12块体材料850 K时ZT值1.11相比,增加了6.3%。

作 者:
刘刚 
学科专业:
材料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导师姓名:
张清杰 
学位年度:
2013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