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日期:2017-12-08     浏览:3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文根据2007-2014年气象部门在福州、厦门、邵武和永安设立的4个酸雨监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将这4个站作为不同区域特征的代表,邵武代表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永安代表工业污染源较多的区域;福州代表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区域;厦门代表受海陆风影响较多的海湾型城市区域,分析研究近8a福建省酸雨的变化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开展全省酸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降水pH平均值采用氢离子浓度雨量加权法计算.酸雨发生频率取降水pH值小于5.6的次数除以pH值观测的总次数可得.降水酸度分级标准为:强酸性(pH值<4.5)、中度酸性(4.5≤pH值<5.0),以及弱酸性(5.0≤pH值<5.6).邵武位于闽西北山区,有研究表明:邵武本身排放的S02少,但接收的硫沉降却很多,导致酸雨污染特别严重。永安站酸雨污染是4个站中最轻的,其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都很低,这与该地区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工业污染源排放大量粉尘有关,大气颗粒物浓度远高于SOx和氨氧化物,对雨水酸度有缓冲作用,因此酸雨少见,甚至常出现碱雨。福州大气降水化学组分中S042-、N03-对酸雨的影响最显著。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稠密,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SOx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较大,是导致福州为中酸雨区的原因;随着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福州市酸雨呈现减缓趋势,改善明显。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城市,其酸雨污染相对较轻。海滨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会受海陆风的影响,偏碱性的海盐颗粒物多,从而导致降水酸度弱,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较低。

作 者:
陈彬彬王宏杨凯郑秋萍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母体文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会议时间:
2015年10月01日 
会议地点:
天津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