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B[a]P污染情况及儿童暴露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B[a]P污染情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庆市主城区空中B[a]P浓度,分析其污染情况和可能的污染来源,为评价和制定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⑴对重庆市主城区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住宅区、交通区、商业区、城市绿地区,然后分别在重庆8个主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渝北区、巴南区空气中B[a]P浓度进行检测;⑵每个类型的区域设置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置1个采样器,分别于早晨、中午及夜间进行采样,流量20 L/min,每次连续采样4小时;⑶每个采样点每月分上、中、下旬采样,每次连续采样2天;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①重庆市主城各区空气中B[a]P的浓度以大渡口区年平均空气中B[a]P浓度最高,为0.123μg/m3,浓度最低是巴南区,为0.060μg/m3;②重庆市不同功能分区空气中B[a]P的浓度以交通区最高,为0.098μg/m3,绿地区最低,为0.056μg/m3;③重庆市主城区4个季度间空气中B[a]P的浓度无差异;④在各区县中,沙坪坝区交通区第一季度空气中B[a]P含量最高;商业区第四季度最低;住宅区中除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有差异外,其余均无差异;九龙坡区交通区一、四季度比二、三季度高;而在商业区中三、四季度更高;大渡口区除商业区第三、四季度有差异外,各功能区季度间无明显差异,渝中区交通区和商业区空气中B[a]P含量最高,分别为0.146μg/m3、0.104μg/m3;其中交通区第一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最低,商业区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空气中B[a]P含量比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更高,江北区、南岸区四个功能分区间空气中B[a]P含量均有差异;在四个季度比较中,各功能分区均无差异,渝北区交通区第二季度最低;住宅区第二季度与第四季度有差异,巴南区四个功能区间有差异;其中交通区各季度间无差异;商业区三季度最低,绿地区第一季度最高。
结论:⑴汽车尾气排放可能是重庆市主城区是空气中B[a]P的主要来源;⑵住宅区人口数量对空气中B[a]P浓度会产生影响;⑶城市绿化面积越多,空气中B[a]P浓度越低;⑷重庆地理环境和“热岛效应”是导致重庆各季节空气中B[a]P浓度无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学龄前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的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分析儿童B[a]P的暴露情况,探讨其相关性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发育毒性提供定量依据。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离焦化厂不同距离儿童尿液中的1-OHPyr,结合其周围空气中B[a]P浓度,通过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暴露评级、被动吸烟因素,分析其可能影响原因。
结果:⑴学龄前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随距离减少而增加,高暴露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尿液中1-OHPyr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0-1岁组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最少,为0.36μmol/mol Cr,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被动吸烟、空气中B[a]P暴露评级与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有关,其中,被动吸烟、空气中B[a]P暴露评级、年龄标化后系数为0.209、0.457、0.395。
结论:环境空气中B[a]P是引起儿童尿液中1-OHPyr含量增高有相关性且是主要原因,但被动吸烟因素不可忽视。
- 作 者:
- 李巍
- 学科专业: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重庆医科大学
- 导师姓名:
- 涂白杰
- 学位年度:
- 2016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