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塔氨法脱硫“氨逃逸”控制研究

日期:2015-04-15     浏览:3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氨法脱硫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但存在比较严重的硫铵逃逸现象,特别是对单塔氨法脱硫工艺来说,更为严重。本文对氨法单塔脱硫硫铵逃逸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吸收塔流场分布和除雾器性能对硫铵逃逸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吸收塔结构,本文提出了控制方案,并利用CFD软件对吸收塔流场及除雾器进行了模拟优化。
  针对吸收塔内部流场不均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气流均布的倒“V”字形气流分布板,利用CFD软件对吸收塔内装有不同开孔率的倒“V”字形气流分布板时的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空塔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空塔时,吸收塔内的烟气分布很不均匀,偏流现象严重,影响除雾器性能的发挥,从而造成硫铵逃逸严重,并且降低脱硫效率;加装倒“V”字形气流分布板后,吸收塔内的流场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偏流现象,结合流场均匀性及吸收塔阻力,开孔率为50%时较理想。另外,对常用的多孔板气流分布装置也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流场均匀性及吸收塔阻力,开孔率为30%~40%时流场分布较均匀。倒“V”字形气流分布板与多孔板对比,其具有气流分布效果好、不易结垢堵塞、喷淋时冲击力小等特点。
  针对常用的波纹板除雾器除雾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弦形除雾器,并对30mm、40mm、50mm、60mm、70mm五种不同弯曲宽度时的流场、压降和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弯曲宽度为50mm时的余弦形除雾器效果较为理想。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除雾效率,在余弦形除雾器内部对倒钩的位置和长度等进行了模拟优化,获得了较佳的余弦形除雾器结构。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优化后的余弦形除雾器与常用的波纹板除雾器相比,除雾效率可提高4.5%。

作 者:
张英 
学科专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 
导师姓名:
陈旺生 
学位年度:
2014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