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页岩烧结制品高效节能的研究

日期:2011-08-24     浏览:6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我国的资源与能源消耗过快,墙体安全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本论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2006BAF02A29)的“新型保温承重烧结制品的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课题,旨在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高效节能烧结制品,为我国的建筑节能与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机理的造孔剂对粉煤灰烧结制品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掺入造孔剂后试件的吸水率和显气孔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烧成收缩、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相应降低;掺加内燃型造孔剂S或热分解型造孔剂L后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达到50%以上,掺加其它造孔剂的试件后抗压强度也降低8~12MPa;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类似,造孔剂S和L后试件体积密度的降幅最大,达到了0.2~0.3 g·cm-3;显气孔率和吸水率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和体积密度相反,掺加造孔剂S和L后试件的显气孔率增幅较大,达到了5%~15%,其中,随着造孔剂L掺量的不断增加,试件显气孔率逐渐提高;造孔剂的掺入可显著降低试件的导热系数,改善烧结制品的保温性能,其中热分解型造孔剂L效果最优,内燃型造孔剂S次之。
   掺加复合型造孔剂MZ试件的抗压强度要高于单掺造孔剂M或Z的试件,其吸水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变化不大,而烧成收缩则随着复合型造孔剂中M组分的增加而增大。
   SEM分析表明,掺加造孔剂后试件的气孔数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烧成情况各异。掺加内燃型造孔剂M和热致收缩造孔剂Z试件的烧成情况要优于Sample0,Sample0试件要优于掺加内燃型造孔剂P和S的试件。掺加造孔剂L试件内部颗粒表面会有絮状物质产生,气孔分布也比较均匀。
   不同孔型特征对烧结制品热工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德国Poroton产品的热工性能达到了北京市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秦皇岛晨砻建材有限公司KP型和DM型页岩多孔砖传热系数均大于0.6 W/m2·K,与北京第三步建筑节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外观尺寸相同和孔隙率基本相近的情况下,孔洞排列对称性越高,烧结制品传热系数越小,但降幅有限;在外观尺寸和壁厚相同的情况下,沿着热流传播方向增加孔洞排数和列数,烧结制品传热系数增加,且增幅较大;在外观尺寸和孔洞排列相同的情况下,沿着热流传播方向增加孔洞间距,烧结制品传热系数逐渐增加,且增幅较大。
   模型M与模型P的孔隙率均在35%以上,传热系数都低于0.6 W/m2·K,达到北京第三代建筑节能65%的要求;对于模型M,采用缩小孔间距来降低传热系数,但是它对原料性质和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对于模型P,通过增加外观尺寸来延长热流传播路径,降低了传热系数,但相对增加了建筑物的自重和墙体的厚度。

作 者:
袁龙 
学科专业:
建筑材料与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导师姓名:
马保国 
学位年度:
2011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