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二氧化碳减排的初步进展及减排的政策方针导向,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状况,及二氧化碳的利用前景.众所周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中国二氧化碳排的头牌大户是燃煤发电厂,不久前,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总工程师许世森介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里,燃煤发电厂占50%左右。其次是煤化工行业(包括化肥、焦炭等)。我国是能源最大的消费国,也是能源浪费最大的国家。高耗能、低效应使得GDP的成本居高不下。现在消耗的水泥是世界的55%,钢材是世界的26%,煤炭是世界的30%,而创造的GDP只不过是全球的5%。显然,二氧化碳的减排代价是很高的,但这一代价必须是要付的。根据《京都议定书》制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能源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以及大面积植树造林活动的推广,都需要高昂的成本,甚至付出牺牲GDP的代价。在日本境内减少1吨二氧化碳的边际成本为234美元、美国为153美元、经合组织中的欧洲国家为198美元。当日本要达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6%温室气体的目标时,将损失GDP发展量的0.25%。未来减排的方针政策应坚持让以煤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能耗高的生产技术不再用于新建项目,老的生产装置也要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新上的煤化工,准入门的规模要求大大提高,气化技术必须采用第二代技术,即气流化气化技术,提高煤的利用率。严格控制焦炭的生产总量,并把焦炉气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防止二氧化碳的二次递增。大力发展清洁车用燃料,减少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中国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起步较国外晚,但发展速度快。目前国内二氧化碳消费结构中,碳酸型饮料约占10%,碳酸二甲酯与降解塑料加工约占20%,二氧化碳保护焊约占50%,超市食品保鲜约占5%,油井注压采油约占4%,烟丝膨化约占5%,其它约占6%。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的前景好,市场广阔。可以坚信,"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 作 者:
- 沈建冲徐美楠
- 作者单位:
- 杭州快凯高效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 母体文献:
- 2011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
- 2011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年会
- 会议时间:
- 2011年06月01日
- 会议地点:
- 天津
- 主办单位:
-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