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北京地区细颗粒铁尾矿制备多孔陶瓷工艺及性能研究

日期:2019-12-04     浏览:6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堆存的各类矿山尾矿为146亿吨。目前,多孔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滤材料,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尾矿为原料制备多孔陶瓷,能够将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变为节能环保的工业新产品,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北京密云地区首云矿业集团公司2015年铁矿石开采产生的泥状细颗粒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搅拌发泡-凝胶注模成形、常压烧结工艺制备铁尾矿多孔陶瓷。结合XRD分析、SEM微观分析以及多孔陶瓷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料浆固相含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铁尾矿多孔陶瓷的粉尘过滤效果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在1100℃保温3h的烧结条件下,随着成形工艺中铁尾矿料浆固相含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线收缩率降低、显气孔率下降、孔径变小,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增大、孔壁变厚。综合考虑铁尾矿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和强度,成形时铁尾矿料浆的最佳固相含量为45wt.%,所制备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42g/cm3、83%、1.45MPa。
  (2)在料浆固相含量为45wt.%,烧结保温3h的条件下,研究了1070~1120℃温度区间内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在1100℃保温3h制备出的铁尾矿多孔陶瓷性能最佳。
  (3)在料浆固相含量为45wt.%,烧结温度为1090℃的条件下,研究了3~11h区间内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制品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均呈上升趋势,而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则呈下降趋势。微观分析发现,随保温时间延长,多孔陶瓷内部的玻璃相含量逐渐增多。综合分析表明,1090℃保温7h制备的多孔陶瓷样品性能最优,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43g/cm3、84%、1.42MPa。
  (4)采用气孔率为81.8%的多孔陶瓷进行了抗热震及耐酸碱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在900℃~室温的热震试验中,多孔陶瓷的平均抗热震次数为50次,热震30次后强度损失率约为50%。经酸、碱溶液微沸状态下浸泡腐蚀1h之后,多孔陶瓷的重量损失率分别为3.45%和2.11%。
  (5)采用气孔率分别为80.8%和84.9%的两种多孔陶瓷进行了粉尘过滤测试,结果表明在1m/min的风速下,两种多孔陶瓷的过滤阻力分别为174.39Pa和169.49Pa,粉尘过滤效率均高达99%。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细颗粒铁尾矿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规模化生产,所制备多孔陶瓷满足工业废气除尘的要求,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 者:
孙智勇 
学科专业:
机械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导师姓名:
周洋 
学位年度:
2017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