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数据的武汉城市热岛及其与绿地关系的研究

日期:2019-12-04     浏览:7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城市热岛效应正是其中之一。由于热岛效应的热动力作用,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高温酷暑成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成为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方法的基础上,采用2007年武汉市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实地考察,研究了武汉市热场分布,以及武汉市下垫面状况和绿地类型与热岛效应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武汉市热岛效应的分布状况:利用2007年武汉市区域Landsat5 TM热红外波段信息反演得到武汉市2007年4月的热场分布,从主城区、近郊和远郊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整个武汉市城市下垫面4月热场亮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7年市区热岛中心变化不大,主要是老城区、武汉钢铁厂、东风厂区;提出武汉市的城市热岛已不仅仅是城区的现象,近郊出现了明显的热岛,黄陂、东西湖、汉南等远郊的某些地带也出现了较强热岛;由此认为,城市扩展、工业区建设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城市下垫面性质,“人为热”、废气排放共同影响热岛强度,而绿地对热岛效应有减缓作用。
   2、武汉市各类地物在地表分布状况:利用TM影像数据生成武汉市2007年的NDVI图,分析武汉市绿地分布情况。通过知识分类和监督分类组合的方法提取武汉市地表信息。结合热岛状况分析指出主城区内高密度建筑和低绿地覆盖是引起热岛的主要因素,郊区的大面积旱地也能引起强热岛的发生。
   3、武汉市植被覆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通过比较亮温和植被的分布图,明显地发现热岛分布的变化与植被分布变化有极大的相似性,植被减少区域的温度相对会升高。在定量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分区域采样法探讨NDVI与亮温的关系,线性拟合结果表明NDVI和亮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到各区域NDVI(X)和亮温(Y)拟合方程,比较降温效率得到:当植被覆盖达到一定水平,降温效果趋缓;绿地降温效果依次排列为近郊>黄陂>东西湖、蔡甸、汉南区域>城区>江夏>新洲。
   4、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与热岛的相互关系,得出:密林面积比例>20%才能起到一定的降温效应,密林面积比例>50%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按照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由大到小排列:城区>近郊>远郊,绿地的降温效果:密林>疏林,乔木>草本,阔叶林>针叶林。
   5、最后提出缓解城市热岛的几点措施及对未来城市绿地规划布局的主要原则。
   (1)增加主城区绿地面积
   (2)构建高生态效益绿地
   (3)建造边缘多的绿地
   (4)加大退耕还林力度
   (5)加大裸地复绿力度
   (6)科学合理地规划绿地位置
   (7)保护郊区天然湿地,建立城区湿地保护区
   (8)实现生态系绿化树种选择

作 者:
徐苇娜 
学科专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导师姓名:
徐永荣 
学位年度:
2008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