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烹调源、焦化厂、汽车尾气、民用燃煤以及工业燃煤五类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采集了食堂、焦化厂、隧道入口、隧道出口、四种产地民用燃煤的TSP和PM10样品以及燃煤电厂不同粒径(100μm、54μm、38.5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GC-MS-SIS方法对样品中17种PAHs(包括EPA推荐优先监测的16种PAH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九个排放源间PAHs总量,结果是:焦化厂>安徽煤>山西煤>河南煤>隧道出口>隧道入口>食堂>四川煤>燃煤电厂。每单位质量PM10中PAHs的浓度大于TSP中PAHs的浓度,说明PAHs主要聚集在小颗粒物上。样品中,苯并(a)芘(BaP)的含量与PAHs总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较单一的BaP能更好地指示由多环芳烃引起的气溶胶颗粒物的致癌性。对分析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食堂、焦化厂、隧道、民用燃煤和燃煤电厂五类污染源的多环芳烃源成分谱,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排放水平、轮廓图特征、排放特征和特征比值进行了比较,差异显著。利用这些特征的不同可以示踪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
- 作 者:
- 陈晓英
- 学科专业:
-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南京理工大学
- 导师姓名:
- 王正萍
- 学位年度:
- 2005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