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甲醛试验研究

日期:2019-11-27     浏览:4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随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放电等离子体-催化技术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
   本论文选取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VOCs物质甲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电晕放电-光催化反应器对其进行降解。光催化剂二氧化钛负载于反应器的接地极板上,利用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作为光催化反应的驱动力,形成气体放电与光催化的协同作用。分析了输入电压、放电间距、停留时间、甲醛初始浓度及催化剂等对去除率的影响。测量了臭氧的产生量定性分析了影响反应器放电强弱的因素,同时分析了催化剂引入对臭氧产生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1)放电等离子体法能有效的去除甲醛气体,降解速度快,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停留时间1.5min,放电电压8.2KV时,最佳去除率可以达到85%。
   2)放电间距和放电电压密切相关,相结合表现为放电电场强度影响甲醛去除效果,当反应器放电间距固定时,表现为输入电压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去除率随着放电电压、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和高浓度都不利于甲醛的去除,甲醛浓度在10mg/m3~30mg/m3范围有较好的去除率。干燥的甲醛气体对于甲醛的降解有促进作用,故在实际应用中,最好应先对废气进行干燥处理。
   3)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采用粉体烧结法,以高活性纳米二氧化钛作为的前驱,采用XRD、UV-vis等表征技术对二氧化钛薄膜制备过程进行优选,在400℃制得的薄膜牢固性、光催化活性都较好,此法工艺简单,可操控性强,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4)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引入在促进甲醛降解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副产物的产生。臭氧浓度的测定采用碘量法,放电电压越高,放电时间越长,产生的臭氧浓度都会升高。臭氧参与了甲醛的降解过程,但是在停留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臭氧对甲醛的降解作用不明显。催化剂的引入,对臭氧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削弱放电强度,但是电压较高时,反应器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提升,反应器中放电等离子体与光催化产生协同作用,整个反应器工作良好。

作 者:
徐荣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导师姓名:
梅凯 
学位年度:
2007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