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邯郸市4个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站2013年到2014年连续两年的PM2.5浓度数据对该地区 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单个采样点2013年、2014年4个代表性月份及多个采样点2015年1月份PM2.5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浓度数据,对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此外,对 APEC期间区域性减排这一特殊时期中邯郸市PM2.5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一时期中邯郸市采取的系列减排措施进行了评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PM2.5是邯郸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其为首要污染物的频率明显升高。2013年PM2.5年均浓度为139?g/m3,2014年为116?g/m3,比2013年下降16.5%。两年间PM2.5日均浓度的变化并不显着,PM2.5空间分布不具有明显差异性。
(2)SO42-是PM2.5中浓度最高的离子组分,两年中分别占PM2.5的17.6%、13.9%。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各水溶性离子的年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SO42-,下降百分比为29.4%,其次是NO3-,下降百分比为18.9%。随着RH和PM2.5浓度的不同,二次离子生成途径有所不同:春、夏、秋三季中SO42-、NO3-主要通过气相氧化过程生成,冬季中伴随有非均相氧化过程。
(3)2013年OC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为11.7%,2014年为11.4%,较2013年下降了13.9%。EC1在所有碳组分中所占的比例最大(2013年:47.0%;2014年:48.9%),说明了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邯郸市 PM2.5中碳组分的重要贡献。此外,OP的丰度值也很高,突出了生物质燃烧的贡献。作为道路扬尘的标识性组分,OC3和OC4的高丰度值表明道路扬尘对碳质气溶胶也有重要的贡献。
(4)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源是V、Ca、Rb、Mn的主要来源;Ba、Cr、Co同时受到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影响;人为源是Cu、Zn、Sb、Pb、Fe的主要来源,燃煤以及钢铁产业对 PM2.5的贡献不可忽略。PM2.5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地壳尘、有机物及二次离子是PM2.5中主要的成分。
(5)APEC采取控制措施期间,邯郸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升高。相较于控制前,控制中各污染物浓度降低百分比分别为:PM2.538%,PM1029%,SO214%, NO210%,CO25%,O329%。控制中SNA(SO42-、NO3-、NH4+)浓度下降了25%,各碳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控制中邯郸市PM2.5来源以机动车为主,移动源的贡献高于固定源,生物质燃烧的贡献低于扬尘、建筑尘。
- 作 者:
- 孟琛琛
- 学科专业:
-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河北工程大学
- 导师姓名:
- 王丽涛张洪彬
- 学位年度:
- 2015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