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粉煤灰夹芯陶粒,并将其应用于净化NO废气的研究中,不仅能减少过量的粉煤灰堆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能使因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情况得到好转。
粉煤灰夹芯陶粒制备实验以粉煤灰、水泥为主要原料,以塑料泡沫粒做内芯,以石灰和石膏做激发剂,以水玻璃做粘结剂,以FeCl3·6H2O做表面改性剂,掺入轻质材料,经搅拌、成型、自然养护等工艺,能够得到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高强度的免烧结粉煤灰夹芯陶粒。通过实验分析粘结剂、激发剂、表面改性剂等添加量对粉煤灰夹芯陶粒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粉煤灰夹芯陶粒的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工艺配方为粉煤灰75%、水泥10%、激发剂为8%、轻质材料7%,另外,每100g原料用水35ml、用改性剂为5ml、浓度2mol/l的水玻璃为10g;对粉煤灰夹芯陶粒的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比表面积4.12m2/g、孔隙率52.5%、耐静压强度3.87kg;外观性状和电镜扫描表明粉煤灰夹芯陶粒直径为5~8mm,表面粗糙,内部气孔发达。
在生物滴滤塔中进行了粉煤灰夹芯陶粒的挂膜,电镜扫描表明粉煤灰夹芯陶粒表面和内部均有大量微生物附着,利用反硝化法净化模拟的NO废气,研究了碳源、进气流量、进气浓度、喷淋液量及氧气体积含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比乙醇和葡萄糖更适宜做反硝化法去除NO的碳源;NO废气的进气流量越小、进气浓度越低,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喷淋液的流量对NO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为保证较高的去除效率,氧气体积含量应控制在6%以下。在进气量Q=0.2m3/h、喷淋液量L=10ml/min、NO的进口浓度稳定在400mg/m3、氧气体积含量在4%以下时,NO的去除效率达到了82%以上。
- 作 者:
- 孙霞
- 学科专业:
-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青岛理工大学
- 导师姓名:
- 戴长虹
- 学位年度:
- 2010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