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喷雾参数分析及脱硫剂粒子粒径选择研究

日期:2006-08-31     浏览:6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文研究了以生石灰、电厂废料粉煤灰、烧结机头除尘灰等原料通过物理混合及活化手段制备适用于循环流化床装置的新型脱硫剂,在鞍钢一台处理能力为5000m3/h的循环流化床工业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烧结烟气脱硫性能试验。充分利用钢铁企业现有碱性原料和碱性废物,研究开发适合烧结机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的新型脱硫剂,达到以废治废、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脱硫剂利用率的目的,同时为我国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研究在烧结烟气SO2浓度143~1278mg/Nm3,烟气量4300~4900m3/h,烟气温度在80~200℃,设计气速3m/s的条件下,对三种组成的脱硫剂进行了脱硫剂对比试验、脱硫剂粒径选择试验及喷雾增湿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脱硫剂均能脱硫,尤其脱硫剂C的脱硫性能较好,脱硫剂钙的利用率较高,并具有相对较好的经济性。通过对脱硫前后脱硫剂粒径变化的分析,得出在进行快速流化作业的粒子粒径范围选择时,生石灰粒径dp<350μm(ρp=2615kg/m3)、机头灰dp<260μm(ρp=4617kg/m3)和粉煤灰dp<400μm(ρp=2185kg/m3)的粒子适宜快速流化作业,同时提出了简易确定流化粒子粒径的计算方法,并经检验,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在增湿实验中发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十分复杂,化学吸收和吸附并存。当烟气温度>100℃时,脱硫反应区液态水的存在,是维持本工艺脱硫高效率的关键,同时脱硫效率随烟气出口温度与烟气露点温度之差的降低而升高,当两者差值在10~20℃,脱硫效率增加很快。增湿量在4.4~5L/1000Nm3之间,烟气出口温度可控制在70~90℃范围内,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且脱硫效率随钙硫比的增加而增加,当钙硫比大于1.4以后,脱硫效率增加变缓。当△t=10℃,喷淋密度在0.024~0.036L/kg·m2,钙硫比为1.3~1.5之间时,脱硫剂B、C、D在本套装置中运行,均能达到80%的脱硫效率,且钙的利用率可达45%以上。

作 者:
孟捷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导师姓名:
张承中 
学位年度:
2005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