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石油产品代替煤炭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产品的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随之使得大气中颗粒物和臭氧的浓度得以增加,导致灰霾等大气污染问题频频发生。因此,本论文以石化行业典型石油炼制企业的VOCs排放为研究对象,对炼油企业工艺过程VOCs的排放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炼油企业的工艺过程、原辅材料使用量及废气排放量展开研讨,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减压加热炉废气、常压加热炉废气、硫磺回收废气、延迟焦化废气、连续重整废气、储油罐废气和厂界环境空气共11个监测点位的废气,分别于2017年4至6月和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利用气袋和在线采集两种方法进行样品采集,通过GC-MS仪器分析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分析VOCs浓度、主要污染组分、变化特征、环境影响进行及来源进行分析。
(1)炼油企业不同工艺过程排放的VOCs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烷烃在减压加热炉、硫磺回收、延迟焦化、储油罐的四个点位的浓度占比均在50.00%以上,是四个点位物质较丰富的VOCs;每个点位的烷烃和芳香烃浓度占总浓度比重均在70.00%之上,是炼油企业的VOCs重要污染物类别。
(2)不同工艺排放源的VOCs主要物质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减压加热炉和常压加热炉两个点位废气主要源自燃料燃烧的烟气,因此两个点位的VOCs组分分布特征类似。
(3)秋冬季厂界环境空气VOCs日变化出现双峰变化,早上和傍晚浓度水平高于其余时间;监测期间9~12月共出现5个时间段VOCs较高污染浓度,10-12月VOCs浓度呈现下降趋势,12月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秋冬季T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80.95×10-9、90.96×10-9,因此冬季VOCs浓度略高于秋季。
(4)分别通过最大增量反应系数(MIR)法、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对厂界环境空气中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烯烃和芳香烃的OFP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7.17%、63.95%;芳香烃的SOA贡献最大,其贡献比在秋冬季分别为94.35%、89.36%。
(5)运用PMF解析模型对VOCs来源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显示VOCs共有6个来源,分别为生物质源、溶剂使用源、燃料挥发源、汽车尾气源、燃烧源和工业源。6个排放源中可能由于受到监测点位东侧加油站的影响,燃料挥发源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汽车尾气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1.16%、17.46%。
- 作 者:
- 齐应欢
- 学科专业:
-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山东大学
- 导师姓名:
- 崔兆杰范国兰
- 学位年度:
- 2018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