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制硫铵系统腐蚀机制及缓蚀剂的研究

日期:2019-11-28     浏览:8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氨法脱硫技术应用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它是湿法脱硫工艺中的主流技术之一。其原理是以一定浓度氨水为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再用空气(氧气)氧化成硫酸铵副产品,达到烟气净化的目的。由于其高效的脱硫效率,此技术在工业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该工艺系统涉及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装置结构庞大、运行周期长,维修困难等不足。高浓度电解质以及强曝氧的氧化气氛,往往会造成系统中的金属设备受到严重的腐蚀。因此,脱硫系统中的设备防腐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的关注。选择适宜的防腐手段,开发高效廉价的缓蚀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某氨法脱硫系统中腐蚀溶液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确证实际脱硫液是一个弱酸性高盐的腐蚀体系。通过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分别分析了氨法脱硫液中无机离子的腐蚀成分,其中含有95.3 g/L Cl-、0.463 g/L F-、3.46 g/L NO3-、215.18g/LSO42-、0.156 g/L Fe2+,且pH为4.3左右。
  (2)采用静态腐蚀挂片法和动态挂片法以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脱硫塔中部和底部脱硫液的腐蚀特点和机理,探究了温度、搅拌速率、曝氧量、硫酸铵浓度、结晶量、主要腐蚀性成分等因素对A3碳钢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搅拌速度、曝氧量、NO3-浓度会显著影响A3碳钢的腐蚀情况。
  (3)根据脱硫塔内部腐蚀特性的研究,采取静态腐蚀挂片法和动态挂片法以及电化学方法,分别以硫酸铵溶液、完全模拟液以及实际模拟液来对缓蚀剂进行逐级筛选,最终发现最终配方为十八胺:硫脲:巯基苯并噻唑=5:12:3(质量比)时效果最好。腐蚀速率可以控制在85%。

作 者:
田小龙 
学科专业:
物理化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导师姓名:
唐和清 
学位年度:
2014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