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锂基陶瓷材料的制备及CO2捕获性能研究

日期:2019-11-28     浏览:1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迅猛增长,全球变暖势必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锂基吸附剂成为高温条件下循环吸附-解吸化石燃料火电厂排放的CO2的最佳材料之一。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锂基高温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和循环稳定性,以满足变温吸附流化床工艺的应用需求。
  本论文以LiOH为锂源,硅溶胶和ZrO(NO3)2分别为硅源和锆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一系列锂基高温CO2吸附剂(Li4SiO4和Li2ZrO3),对其采用SEM,XRD,BET和TGA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变温动态吸附-脱附法评价其CO2吸附性能和稳定性。详细结论归纳如下:
  1、利用沉淀法合成纳米级高温CO2吸附剂正硅酸锂(Li4SiO4),着重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该吸附剂颗粒小而均匀,从而导致焙烧温度(650℃)显著降低,且增加焙烧温度将导致吸附剂烧结,表面积降低,动态吸附量下降。在低浓度CO2(12.5vol%)模拟工业烟气下采用热重法进行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动态变温吸附5min后CO2吸附容量可达17.8wt%,且脱附温度也大大降低(670℃),从而降低过程能耗。
  2、沉淀法同样适用于纳米级高温CO2吸附剂锆酸锂(Li2ZrO3)的合成,着重研究了锂锆摩尔比、焙烧温度对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该吸附剂具有较低的焙烧温度(550℃),且颗粒分布均匀呈纳米级,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由于部分Li2ZrO3高温下易分解为Li2O升华,因此采用提高锂锆比来补充Li的流失,其最佳锂锆摩尔比为8∶1。在低浓度CO2(12.5vol%)模拟工业烟气下采用热重法进行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动态变温吸附CO2吸附容量可达9.0wt%,且脱附温度也大大降低(665℃),从而降低过程能耗及设备投资成本。
  3、利用ExpDec2双指数模型对吸附剂不同温度的静态吸附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发现吸附动力学符合双壳模型,且所合成的吸附剂具有较快的Li扩散速率,这是由于纳米级的吸附剂极大地降低了Li的扩散阻力,使该吸附剂在变温吸附流化床工艺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作 者:
王平平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 
导师姓名:
刘丹南军 
学位年度:
2018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