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床规模居四川各矿床之首,矿石中80%的稀土氧化物集中在氟碳铈矿内。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氧化焙烧-稀盐酸优先浸出非铈稀土-碱分解二氧化铈富集物工艺,生产中存在着含氟废水难处理而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高效率回收稀土、氟等有价资源的清洁冶金流程,本论文提出了Ca(OH)2-NaOH分解氟碳铈矿精矿的新工艺,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采用TG-DTA热分析技术和XRD检测手段对Ca(OH)2-NaOH分解氟碳铈矿精矿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矿物中的氟碳铈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与Ca(OH)2、NaOH反应生成稀土氧化物,氟主要以CaF2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有NaF的生成。低熔点NaOH的加入可以降低矿物分解温度,且使产物颗粒出现了聚集抱团现象,形成了较大的烧结块。
(2)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氟碳铈矿焙烧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到的优化分解工艺条件为:Ca(OH)2加入量15%,NaOH加入量8%,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75min。此焙烧条件下精矿分解率达到了98.13%。
(3)采用MLA等测试手段,明确得到了氟碳铈矿焙烧前后矿相嵌布规律。结果表明,作为主要目标矿物,稀土矿物及萤石的连生度下降,解离度提高,有利于稀土氧化物和萤石的浮选分离。
(4)通过反应动力学模型和TG-DTA热分析曲线两种方式综合研究分析焙烧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受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温度区间处于400~450℃时,反应速率主要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温度在450℃~500℃范围时,反应速率受扩散和化学反应速度混合控制;达到并超过500℃后,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的变化变缓,化学反应速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渐弱。添加NaOH后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有了少许的下降,能够促进反应的发生。
该工艺与氧化焙烧-盐酸优浸工艺相比没有含氟废气,并能有效地回收氟,与NaOH、Na2CO3焙烧法相比节省了生产成本,为四川氟碳铈矿的清洁生产探索了一个新的途径,对于稀土资源的清洁与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 者:
- 岑鹏
- 学科专业:
- 冶金工程
- 授予学位: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东北大学
- 导师姓名:
- 吴文远
- 学位年度:
- 2014
- 研究方向:
- 语 种:
- chi
-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