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燃烧法合成铜基氧载体在化学链中的应用

日期:2017-05-17     浏览:9    下载:0     体积:2M     评论:0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由于全球范围内矿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CO2等温室气体的大规模排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我国能源使用量的70%由煤炭提供,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CO2捕集和储存(CCS)技术被视为 CO2减排的重要手段。化学链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在燃料反应器中燃料做还原剂,氧载体中的活性成分(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为单质或低价态的氧化物;在空气反应器中空气中的氧气做氧化剂,将氧载体中被还原的活性成分氧化为高价态的氧化物。借助氧载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实现氧气和热量由空气反应器向燃料反应器的传递。避免了空气与燃料的接触,因而具有内分离二氧化碳的特性,并且将传统的燃烧过程分为两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能量的阶梯利用,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燃烧方式。
  在化学链燃烧技术中氧载体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的研究了CLOU过程中Cu基氧载体的释氧机理,包括氧载体内部晶格氧原子的扩散、迁移和动力学行为等。从微观角度获得氧载体反应性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几种典型负载的添加对活性组分 CuO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进而从理论角度为合理设计、优化制备氧载体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组装模板燃烧法制备出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Cu基氧载体Cu O@TiO2-Al2O3,该氧载体具有载氧率高,反应活性好的特点。
  本文首先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 CuO@TiO2-Al2O3氧载体与 H2的反应过程,同时与一种高性能的CuO/CuAl2O4氧载体做对比,CuO@TiO2-Al2O3氧载体在50个循环过程中表现出很好的反应性和稳定性。并且发现氧载体中Cu的氧化路径为:Cu→Cu2O→CuO,首先是Cu氧化为Cu2O,然后Cu2 O吸氧变为CuO,该过程中Cu2 O吸氧同时受氧分压和惰性载体的影响。
  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气体燃料与 CuO@TiO2-Al2O3氧载体之间的CLC反应性能以及三种不同煤阶的煤与该氧载体之间的CLOU反应性能。在CLC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氧载体与气体燃料的反应速率随之增高,样品CuO@TiO2-Al2O3的转化速率更高更稳定,并且十个循环中的还原转化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没有出现随循环次数的衰减。在CLOU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煤阶的降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氧载体与煤的反应分为挥发分的燃烧和煤焦的燃烧两个阶段,煤焦的燃烧是还原反应的速率限制步骤,在高温下褐煤与氧载体反应容易产生烧结现象。在与高平煤的20个CLOU循环过程中,氧载体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性和稳定性。
  在小型流化床上研究了温度和流化气速等对 CuO@TiO2-Al2O3氧载体在化学链制氧过程中的影响,根据优化结果在并联床化学链制氧台架上进行了10h的连续制氧实验,反应器出口氧气的浓度保持在20%以上,计算每个循环尾气中氧气平均流量,约为45ml·min-1,实现了连续制氧的目标,具有推广到工业应用的潜力。

作 者:
魏义杰 
学科专业:
热能工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导师姓名:
赵海波 
学位年度:
2016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基金项目:
 
打赏
更多>相关文献中心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